1)第五百六十二章 用兵东郡_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且不说古代人笃信鬼神,既便是现代人,对死了的亲戚,尤其是故去的父兄子弟,都极为敬重,年年祭祀扫墓,不敢有缺。孙策戎马半生、英雄无敌,披坚执锐,亲身犯险,这才打下江东六郡。临终之际,更是舍却幼子诸弟,独将大业交托孙权。这样慧眼独具、心胸宽广的哥哥,便是放眼历史也找不出几个来。给他上个尊号,对孙权来说本就是惠而不费的事情,只要下一道圣旨,在太庙立个牌位而已。可孙权就连这点虚名都舍不得给,对他的儿子也甚是刻薄,只封了个上虞侯,这样做确实有些说不过去。陈寿在《三国志》里是这样说的:“且割据江东,策之基兆也,而权尊崇未至,子止侯爵,于义俭矣。”

  当然裴注三国志在这话下面还有一段小字,罗列着西晋另一个史学家孙盛为孙权鸣冤叫屈之语,说当时江东基业不稳,孙权若过份尊崇孙策及孙策之子孙绍,便会给阴险小人以可乘之机,极有可能引发内乱。他引用春秋时鲁隐公和宋宣公均心怀兄弟之情,主张兄终弟及,可到头来都因操作不当,最终酿成祸乱的例子,以此来说明孙策舍其子孙绍立其弟孙权,他日孙绍长大成人,心中不服,也必有凌替之祸。孙盛这段话看似言之凿凿,其实大谬不然。他太低估了孙权,又太高估了孙绍。以孙权之阴险刻毒,心机深沉,若让孙绍篡了自己的位子又或自己的后代的位子,那真该找个地方跳楼去了。

  对于一个历史事件的看法,历来见仁见智,众说不一。不过事实证明,身为开国之君仅追尊对国家创立有重大贡献的亲属为王的,孙权几可算是前无古人,后无来者了。且不说孙盛是不是因为和孙权同姓孙氏,五百年前本是一家,所以向着他说话,既便孙盛说的是对的。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孙权当时心里所想,他不仅仅对异姓将领不放心,甚至对至亲骨肉也放心不下。连一个已死的哥哥都要猜忌,怕他在朝中的影响力,足以威胁到自己的地位,千方百计的贬其位号,打压他的儿子,这才安心。他对死了哥哥尚且如此薄情,对自己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客气,正因如此他晚年才会听信馋言,废黜无罪之子孙和,终使吴国大乱,险些过早灭亡。

  孙权对怎么给他哥哥上尊号,都要深思熟虑,对于刘备使人打烂他送去的礼物自是耿耿于怀。他称帝时的官职分派当然不是随意安放,也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。鲁肃老是向着刘备说话,明显是个亲刘派。孙权自然不放心再让他镇守地方,于是将他调至中央。任命他为丞相,表面上看起来大大的升官。可众所周知,自秦以来,皇权和相权一直就是中央机构矛盾的焦点,但凡有道明君第一个要架空的也就是这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