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六百三十七章 不期而遇_入地眼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我们都很好奇的看向朱七,九州鼎遗失后再无音讯,可我瞧着朱七的样子似乎有几分把握的神色。笔&趣&阁www.biquge.info。

  “七叔,难不成有人知道九州鼎的下落?”应悔元大吃一惊问。

  “怎么可能,但凡九州鼎有丁点消息,多少人会趋之若鹜,行当里找月宫九龙舫的人,都比找九州鼎的要多,就是因为月宫九龙舫还有传闻,可从来没有关于九州鼎的消息。”朱七摇头。

  “那您不是说,有人可能知道线索吗?”我连忙追问。

  “我有一位朋友,并非是圈里的同行,此人身份特殊,我答应过他不透露其身份,不过此人的祖辈咱们可都认识。”

  “谁?”

  “不准。”

  “盗魏襄王的那个不准?!”叶九卿大为震惊。

  朱七点点头,直言不讳告诉我们:“我打算从竹书纪年上着手,这本史书上记载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史料,我之所以知道九龙程瑞尊,就是因为竹书纪年,我那位朋友从中发现了线索转告给我,不然的话,我拿着一块贝壳,也不知道如何下手。”

  “七叔,这事您干嘛去找外人啊,您去四方当铺找封承,他手上有竹书纪年的抄本,而且还是完整的,以封承的学问,您朋友能琢磨出来的事,他一样能有所发现。”叶九卿说。

  “封承学富五车,我早有耳闻,不过这事封承还真干不了。”

  “为什么?”

  “因为他手中不可能有完整的竹书纪年。”

  ……

  我们一愣茫然的相互对视,叶知秋疑惑不解说:“七爷,上次我听封叔说起过,现在流传于世的竹书纪年都是残本,只有他手中的抄本是最完整的。”

  朱七把烟杆放到嘴角,应悔元连忙帮其点燃,朱七吸了一口烟后才对我们娓娓道来,竹书纪年是记载于竹简上而故名,竹简长度为古尺二尺四寸,每简四十字,凡十三篇,起于黄帝,周平王东迁后用晋国纪年,战国时期三家分晋后用魏国纪年。

  不准在盗魏襄王墓的时候,发现这批竹简,开始并没有在意,随手查看几块后,就意识到这东西非同小可,不准有过目不忘的能力,在墓室之中把竹简上的内容倒背如流。

  不准看的越多越发现上面记载的东西匪夷所思,竹简上记载的内容可以看作是史料,但是和正统的史记却出入很大,史记都是历代君王在书写,到的有多少真假就不得而知,而竹简上记载的却是没有经过任何修饰的史料。

  不准在牢记竹简内容之后,便放火焚烧竹简,因为走得仓促,竹简并没有被完全烧毁,就是流传后世的竹书纪年残本。

  不准回去之后将竹简的内容誊写下来,上面记载了很多君王下葬的情况,不准根据这些记载找到不少大墓,并且把完整的竹书纪年抄本交由后人传承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