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24章 萧关_宋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蝉鸣空桑林,八月萧关道。

  出塞入塞寒,处处黄芦草。

  从来幽并客,皆共沙尘老。

  不学游侠儿,矜夸紫骝好。”

  “若没有这些幽并游侠儿捐躯为国难,轻生牺牲,死伤无数,中原百姓难免会遭受异族的蹂躏和屠戮。难道说如你王江宁这般,人人弹琴赋诗,坐而论道,一曲新词酒一杯,就能臣服边夷,救民于水火?”

  刘锜轻轻地哼了一声,拿起千里镜,向远处的雄关看去。

  自汉以降,陕西关中的百姓,对居于四关之中的这一块“白菜心心”是颇为自矜。关中,处于东函谷、南崤武、西散关、北萧关,关中四塞之中得名,而北萧关便是守卫关中的北部屏障,古丝绸之路的要塞。

  宋仁宗时,重臣范仲淹在距汉古关北200多里重新修筑,为对抗西夏的重要防线,依山傍水,距离葫芦河川东去15里,地势十分险要。

  萧关关墙并不高大,也就是八九米的样子,但是要比平夏城大的多,城墙也要宽上许多。

  毕竟,过了萧关,葫芦河川更要平坦,向两侧也要延伸的更多,土地平阔,树木繁荫,乃是天然的耕作沃地。

  自春秋以来,直到元朝,中国城池一直采用土筑,就连元大都的城墙,依然是由夯土筑成。到了明朝,都城和重要边塞关隘才开始用更加坚固的石砖砌城,黄土夯城,青砖包墙。

  五胡乱华之时,赫连勃勃在陕北修建统万城,采用“蒸土筑城”法,即把糯米汁、粉土、沙子和熟石灰掺和在一起夯筑而成,坚固无比,有些城墙历千年仍能屹立不倒。

  眼前的萧关就是这个样子,要想用火炮轰开它,恐怕会十分困难。至于其关门,因为耸然高出,要想从此攻入,恐非易事。

  宋人建成,夏人夺去,然后宋人又来抢夺,双方你来我往,历次鏖战,这古道上、遍布芦草的荒原上,片片土地都是鲜血浇灌而成。

  葫芦河河谷水草丰美,地形开阔,有利于骑兵奔驰,所以西夏人对这里也是相当的重视,控制了周围百里范围内大大小小的堡寨。

  “传令下去,让弟兄们白日休息,晚上准备破关。”

  刘锜眼光落在了萧关高耸的几段土墙上,心里面顿时有了主意。

  “九哥,要不要等马军回来,一起攻城?”

  刘锡犹豫道:“万一马军作战不利,党项人背后偷袭,事情反而可能变得棘手。”

  刘锜从地上捡起一片泛黄的芦草叶,放在鼻子下,轻轻闻着。已经接近中秋,草木开始凋零,大雁也已经南飞。

  远处的桑林,早已经是空空如也,落叶遍地。那些芦草虽然枯黄了,却也是傲骨直立,将士们的靴子踩上去,发出有力的“咔嚓”声。

  萧关古道已经被完全隔绝,战士们面容肃穆,一对对的不停在营中巡逻。沿着葫芦河岸,营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