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175章 家事_宋士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“前车架,后车架,立轴……”

  已是深夜子时,大名府宣抚司府邸王松的书房之中,灯火依然亮着。

  王松拿着带有尺寸的钢尺,凭着脑子里面的记忆,在纸上仔细画着。

  中华几千年以来,一直没有四轮马车,而西方却在17世纪的时候,就有了四轮马车。和二轮马车比起来,四轮马车更宽敞舒适,也更加平稳,马匹也省力。

  几千年来,中华一直没有解决四轮马车的转向问题,再加上中原马匹少,四轮马车对道路的要求较高,这也导致了中华民间对发明四轮马车缺乏热情。以至于到了后世,即便是解放战争时期,也是独轮车大行其是,两轮马车辅之,四轮马车则是一直没有真正发展和推广开来。

  自从水泥问世以来,两河之地,包括东京城周围,大量的官道,正在被修葺或者已经修造完毕。这也使得四轮马车的应用,被提上日程。

  相对于两轮马车,四轮马车载货可达千斤以上,而且平稳、快速。若是将其大规模的用于军中,对解决粮草辎重的供应问题,绝对是大有裨益。

  “要解决这个问题,最好的方式是在前轮安装一个差速器!”

  差速器是近代才发明出来的东西,而西方解决差速器的方法十分简单。

  四轮马车前两个轮子装在一个车架上,后两个轮子装在另一个车架上,后面的车架架在前面个车架上由一根立轴连接,实际上就是两个两轮车的组合。差速器的问题就这样被解决了。

  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王松必须把图纸画得详细易懂,这样才能让工匠们更清楚的明白其中的玄机,早日让四轮马车造成。

  说起来,他目前想造四轮马车的目的,起初也只是为了想在军中使用,解决辎重运输困难的问题。若是单靠独轮车或是两轮马车,实在是太痛苦了,运输量又少,所费的人力实在巨大。

  可喜的变化是,随着两河冶铁和炼钢地技术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钢铁部件应用在了各种设施上,比如水车,其中心的转轴就已经是钢铁建造。

  这样看起来,四轮马车的应用和推广,应该在年底就可以看到成效。

  如果有橡胶就更好了。印象中,天然橡胶好像在南美洲的巴西和墨西哥等地有所种植。看来,要引进橡胶或者橡胶种植,还需要费些周折。

  也许后世的大航海时代,可以从这个时代的中国首先开始。

  前方的讯息传来,李宝已经占了流求,暂时以澎湖列岛为海军的停泊之处。而大量的海军将士,随即登岛,已经是披荆斩棘,开始了新的征程。

  也幸亏有了黄师舜,否则海军刚占领流求,粮食和生活用品上的供应,始终是个问题。

  柳氏一门和那些船匠,会乘船南上,先到徐州,然后去涟水军出海口建新船厂。

  王松不由得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