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千八百六十章上追大篆,下学小篆,百无一失_我的系统不正经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抗战胜利后,这批石鼓又从重庆运回南京。

  运送途中险象环生,运载石鼓的汽车先后经历了两次翻车事故,10面石鼓险些再遭劫难。

  解放战争全面爆发后,常申凯见大势已去,仓皇筹备撤退,将国宝文物大量地转运至弯弯。

  此时,已被送回故宫保管的陈仓石鼓,被仓促运抵机场。

  但临近起飞时,飞行员却报告说,飞机已严重超载,无法保证飞行安全。

  经过一行人的再三商讨后,这10面石鼓只好留下,终得保全。

  所以,陈文哲看到的这些肯定不是真品,但是,它们就算是仿品也绝对十分珍贵,就是因为其上的铭文。

  石鼓共十只,以籀文分刻十首为一组的四言诗,其字已多有磨灭,其第九鼓已无一存字。

  10面石鼓上的文字虽然自成篇章,但又有一定的联系。

  它是描写秦贵族阶级畋猎的一首长诗,有两面石鼓(“千沔鼓”、“车工鼓”)的诗句较完整。

  其余石鼓文保存不好,只留只言片语,但其大致意思还可以体会到。

  “汧沔鼓”描写的是千河的美丽景色。

  原文大意为:“在婀娜杨柳笼罩之中,汧河里潺潺流水清澈透明,鲇鱼、鲤鱼在水里成群结伴,君子在垂钓,有很多小鱼在缓缓游动,白鱼正在抢食水草,黄白相间的鱼便鱼,影子照在河底的石头上清晰可见。”

  这是多美的意境,让人感叹,使人陶醉。

  “车工鼓”记述了秦公出猎的情景。

  盛言车徙之多,角弓之美和随从张弓射箭,追赶猎物的场面。

  “田车鼓”:记述秦公及随从登原游猎的盛况。

  “銮车鼓”:记述秦公游猎经虢城,銮车上悬挂彤弓、彤矢,从人齐聚,进献猎物,这时人群如障,非常热闹。

  “酃雨鼓”:记述秦公及随从涉汧河时,从低处看到的情景。

  “作原鼓”:记述在山上整修原地的场景。

  “吴人鼓”:记述虞人为秦公献祭而奔忙。

  “吾水鼓”:叙述秦国水清道平的美好河山。

  “而师鼓”:记述秦公的述志诗。

  “马荐鼓”:记述打猎而归时路遇之情景。

  石雕之所以珍贵,除了艺术性之外,最珍贵的就应该是其上的石刻文。

  这些石鼓就是一个个元墩子,根本就没有什么艺术可言。

  如果上面还有黄金浇铸的时候,那时候十尊石鼓一只只金光闪闪的,看着还感觉十分养眼。

  但是现在上面的黄金都被剥离了,而且一个个饱经风霜,自然没有什么艺术价值了。

  所以,有价值的还是其上的刻纹。

  就是由于石鼓上的文字,使石鼓身价倍增,被当时得文人墨客大为赞颂。

  实际上从秦公之后,这十面鼓再也没有在世上出现,直到唐代,它再一次出现在众人面前时,便以悠然古朴的姿态惊艳了世人。

  石鼓上有大篆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