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)569章_带着成都回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力整顿法纪,李固想让梁商先整治风化,退辞高满之位,于是向梁商上书,结果梁商没有听从。

  到了公元136年,当时的太尉王龚痛恨宦官专权,上书极力陈述他们的罪状,结果宫中的黄门常侍们指使门客,向朝廷诬告王龚有罪,汉顺帝便命王龚及早亲自讲明真实情况,于是李固向梁商上书请求他出面营救,而梁商便立即向顺帝进言,事情才告平息,由此可见李固与梁冀父亲的关系还很不错。

  公元138年,侍御史贾昌和州郡官府合力讨伐叛乱的象林郡蛮族首领区怜,但没有取胜,反而受到区怜的围攻,过了一年多,援兵和粮草都无法接济,所以汉顺帝召集朝廷百官以及四府(既大将军、太尉、司徒、司空)的掾属询问对策,众人都主张派遣大将,征发荆、扬、兖、豫等四州的四万军队前往交趾增援。

  结果李固先举七点理由反驳:

  第一,如果荆州和扬州太平无事,便可以以二州的士兵,但是而今二州的盗贼,犹如磐石一样结合在一起,不肯离散;武陵郡和南郡的蛮族反叛,还没有安定,而长沙郡和桂阳郡的士兵,已被征发多次,如果再次征发,骚扰百姓,必然发生新的变乱。

  第二,兖州和豫州的人民,突然被征入伍,远征万里之外,没有归期,而诏书逼迫和催促急如星火,必然导致新的叛乱和逃亡。

  第三,南方州郡,水土潮湿,气候炎热,再加上瘴气,以致死亡的人必占十分之四五。

  第四,长途跋涉,行军万里,士卒疲劳不堪,等军队到达岭南,士卒已经没有战斗能力。

  第五,按照规定的正常速度,每天行军三十里,而离日南郡有九千余里,需要行军三百天才可到达,按每人每天口粮五升计算,需要用米六十万斛,还不包括将领、军吏的口粮和驴、马的饲料,仅士兵自己携带,费用就如此巨大。

  第六,军队战斗的地方,死亡的人一定很多,即然抵御不了敌人的进攻,就将再次征调援兵,这就犹如挖割心腹去补四肢。

  第七,九真和日南,两郡相隔仅一千里,征发当地的吏民,尚且不堪忍受,更何况征发四州的士兵,

  之后李固又以从前讨伐益州叛羌的中郎将尹就和益州刺史张乔(一个失败被召还,另一个一月之内就平息叛乱)做对比,认为由朝廷派遣大将没有益处,而州郡地方官吏足以胜任,所以李固建议应重新选派即勇而有谋、仁惠之余又胜任将帅的人任州刺史和郡太守,驻守在交趾郡,并暂时放弃难守的日南郡,把官民迁徙到交趾郡,等平乱之后,再命返回,同时还可以招募和收买蛮夷,让他们互相攻杀,如果有能够离间敌人内部、斩杀蛮夷首领的,朝廷许以封侯,赐以食邑,最后李固推荐祝良和张乔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