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426章 何为名师_带着成都回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在如今的大汉,找老师也可谓是一件“终身大事”,一辈子十有八九就只有这么一回呢,因此作为学生而言,选择自己的老师也是一件需要非常谨慎的事情。

  而对于学生们来说,选择老师的最重要标准,一是这位老师的身份与地位,毕竟一个世家子弟总不可能自降身份,去找一个乡野村夫当老师吧,所以不同级别的学生,能够选择的老师范围也不一样,至于第二个选择老师的标准,那便是这位老师手下的学生是怎样一个样子,毕竟有一句话说得好——名师出高徒,换而言之,一个优秀的学生往往代表着他的老师也是一个有能力的人,因此才能够教出这样的学生来,所以这也造成了两极分化,好的老师能够越来越好,因为好的老师能够招收到更好的学生,而那些普通的老师也就只能越来越差,因为他们手下的生源不容乐观。

  当然了,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择师标准,那就是这位老师招收学生的标准,毕竟谁都有一种虚荣心,就像后世的清华北大一样,能够进入清华北大,再怎么说也比一些三流大学听起来好听,说出去也有面子的多,在大汉亦是如此,就像一个能在大汉三公手下当学生的人,自然会看不起一个在县令手下当学生的人了。

  因此,有些够资格的老师也也为了迎合这种趋势,从而选择缩减生源,就像袁逢一样,现在袁逢手下也就四名学生,这些学生都是大汉顶尖的世家子弟,而这些世家子弟也以自己是袁逢的学生而自豪。

  而像卢植就不一样了,卢植本来在学术方面的地位与袁逢相差无几,如果卢植也和袁逢一样,只招收几个学生的话,那么卢植也会被认为是大汉名师之一,但是卢植却没有这么做,因为卢植想要追随孔圣人的教育方针,那就是“有教无类”,所以卢植招收了数十名学生,而且这些学生的成分也有所不同,从大汉顶尖的世家子弟,再到普通的乡野小民应有尽有,这就让世人认为卢植算不上什么名师了,甚至认为卢植这是在自损声名,竟然会招收一些不入流的学生。

  毕竟在后世标榜着皿煮自由的灯塔国,也会存在因为有色人种在某个学校占比过大,从而导致白种学生全部选择离开这所学校的情况,而现在卢植的情况就是如此。

  卢植这所学校招收了大量的普通学生,从而导致那些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世家子弟们不愿意拜入卢植门下,毕竟这些世家子弟可不愿意和普通人为伍,因此卢植现在招收的学生中,世家子弟的比例越来越少,而且大部分都是属于庶出子弟,而卢植的声名也因此越来越低了。。。

  有时候卢植都会思考,自己坚持“有教无类”的原则到底正不正确,毕竟就现在的情况而言,卢植发现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