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三十九章 重拾自信_带着成都回三国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张松受宠若惊的说道:“哪里哪里,我不过是一个读书人罢了,哪里称得上先生,哦对了,二位公子里面请,是我疏忽,竟然让两位贵客站在门口。”

  说着话,张松便将刘鑫二人引入一间偏厅,有些抱歉的说道:“不好意思了两位,大厅里我的学生正在休息,不方便会客,所以只得在这里招待两位公子了。”

  刘鑫二人都笑着摇了摇头,表示并不在意。

  三人坐定,张松起身还想去准备茶水,结果被刘鑫拦住,“张先生不必客气,我们在这聊会天就行,不会打扰张先生下午的授课,所以就不用什么茶水了。”

  于是张松重新坐下,一脸笑容的说道:“不知两位公子想与我聊些什么。”

  刘鑫想了想,开口说道:“我听说张先生才学不凡,不过最厉害的还是张先生的记忆能力,听说不仅能够一目十行,还能够过目不忘,所以我特地想来见识见识。”

  张松听到这里,骄傲的笑着说道:“不是在下吹牛,我的记忆力至少在益州从未遇见敌手,无论是四书五经还是孙子兵法,我都能够一字不漏的背下来,我背后的书架上你们可以随便选一本书来考考我。”

  说着,张松指着自己背后的书架,上面放着各式各样的竹简,这些都是他引以为傲的藏书。

  刘鑫点了点头,便起身来到书架边,看着分门别类摆放好的书简,不由得感叹一句读书不易。

  东汉时期蔡候纸虽然已经被发明出来,但是因为工艺受限,制造出来的纸与现代使用的纸完全不同,书写起来不仅麻烦,而且价格昂贵,所以纸在这个时期的地位非常尴尬,基本上只有皇家世族才会使用,而且使用量极少。

  因此,在这个时期的书籍载体,依然是以竹简与绢帛为主,像张松这样的普通读书人,能拥有一套竹简记载的书籍,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。

  刘鑫随手从书架上取出了一块竹简,上书《太史公书》二字,作者司马迁。

  想必大家对《太史公书》也非常了解,这就是后人所说的《史记》,这是中国第一本纪传体通史,作者司马迁也可以说是史家的代表人物,而刘鑫手上的竹简,正是《太史公书》的第一百二十五章――滑稽列传。

  刘鑫重新坐回自己的位置,将手中的竹简名称给张松看了看,然后说道:“张先生,请你背诵《太史公书》中的滑稽列传。”

  张松笑着点了点头,然后便闭上眼睛,开始背诵道:“孔子曰:“六艺於治一也。礼以节人,乐以发和,书以道事,诗以达意,易以神化,春秋以义。”太史公曰:天道恢恢,岂不大哉!谈言微中,亦可以解纷。。。”

  刘鑫则和黄权看着竹简上的原文,发现张松到背诵完滑稽列传时,也没有错漏过一个字,甚至每一个段落停顿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