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)第一百零六章 开局不利,兆头不妙_残明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p: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,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,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“qdrad”并加关注,给《残明》更多支持!

  以打代练,是汪克凡一贯秉持的练兵方法,哪怕因此带来较多的伤亡也在所不惜。¢£頂¢£**¢£小¢£说,

  练兵是必不可少的,但真正的强军都是一仗一仗打出来的,只练不打的军队就像在游泳池里学游泳,经不得大风大浪。以焦琏所部的士气状态,如果让他们慢慢调整适应,再过半个月也未必能拉出来独当一面,汪克凡就像一个粗暴的游泳教练,把焦琏直接扔进水里,让他自己扑腾。

  只要能把阳朔兵尽快练出来,在后面的战斗里派上用场,一七七高地能否坚守两天一夜,汪克凡并不在意。楚军有六十里的战略纵深,有超过一万五千人的预备队,逐节抵抗,逐节后退,一步步把济尔哈朗放进宁镇山区,是为了寻找最佳的决战时机。

  阳朔兵经过两天的调整适应,开过誓师大会,喝完壮行酒后,部队的士气有所提高,已经做好了参战的思想准备。

  这个年代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概念,在距离家乡3000里之外的南京和强大的清军作战,很多阳朔兵都是被逼无奈才上了战场。在军官的鼓励、引导和威胁下,在命运已经不能改变的前提下,他们的心态也逐步发生变化,很多士兵又找到文书,把文天祥、岳飞的诗句写进家信,“人生自古谁无死。留取丹心照汗青”,“壮志饥餐胡虏肉。笑谈渴饮匈奴血”……

  当天下午,楚军后勤部又送来一批武器装备。分发到每个阳朔兵的手中。一个包括止血绷带、伤药、万金油、蛇药、外伤膏药等物品的战场急救包,一把可以背在肩上的短柄工兵铲,一柄精致的匕首,刀鞘上有四个红色的隶书小字——精忠报国。

  战场急救包可以有效保护士兵的生命,直接减少战斗减员,提高部队的战斗力。工兵铲可以在山区挖掘修筑工事,甚至可以充当肉搏的武器,由后勤部的专业人员为阳朔兵讲解使用方法,以及山区作战的一些注意事项。

  很多阳朔兵却对那把精致的匕首更感兴趣。这把匕首非常锋利。似刀非刀,似剑非剑,刀背上还有一道锯齿,刀鞘则由古怪的帆布制成。楚军造船厂为了制作船帆,从西洋购入大量帆布,裁下来的边角料被制成这种匕首的刀鞘,又结实又轻便,让阳朔兵觉得非常新奇。

  “我们把它叫做报国刀,或者尽忠刀。”

  楚军军官解释(.2.)道:“这把刀一定要插在腰间最顺手的地方。如果在战场上受伤或者被鞑子包围,只要拔出报国刀往胸口一捅,就可捍卫我大明军威,还能避免被鞑子捉到后加以酷刑。鞑子对我军的俘虏一向心狠手辣

  请收藏:https://m.tp18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